科創(chuàng)動態(tài)

服務重大需求,攻關核心技術——黨的十八大以來
科技創(chuàng)新堅持“四個面向”述評之三

來源: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發(fā)布時間:2022-10-14

  這是中國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步伐愈加穩(wěn)健的十年,這也是中國科技界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奮力攻堅的十年。面向國家重大需求,一批刻有中國印記的高質量成果競相涌現(xiàn)。

  “神舟”問天、“嫦娥”攬月;“復興號”飛馳在廣袤的祖國大地,港珠澳大橋串聯(lián)起香港、珠海、澳門三地;“華龍一號”貢獻綠色力量,“深海一號”打開深海能源寶藏……

  這十年,我國科技事業(yè)發(fā)生了歷史性、整體性、格局性重大變化,成功進入創(chuàng)新國家行列,中國在全球創(chuàng)新版圖中的地位和作用發(fā)生了新的變化。最新出爐的《2022年全球創(chuàng)新指數(shù)》顯示,2022年中國創(chuàng)新能力綜合排名前進至11位,與2012年相比躍升23位。

  看速度 重大工程亮出中國名片

  100多年前,面對京張鐵路最陡峭的路段“關溝段”,詹天佑設計了人字形線路降低坡度,再用首尾兩臺大功率機車前拉后推,火車方能翻山越嶺。100多年后,“復興號”智能高鐵列車一眨眼功夫便呼嘯而過,輕松穿越八達嶺長城。

  2019年底,我國首條智能高鐵——京張高鐵開通運營,北京到張家口的時間縮至約1小時。2022年1月,首趟北京冬奧列車——“瑞雪迎春”智能復興號高速動車組從清河站駛出,在世界上首次實現(xiàn)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,具備車站自動發(fā)車、區(qū)間自動運行等智能行車功能,還搭載了5G超高清演播室。

  而今,“坐著高鐵看中國”成為老百姓享受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。不僅如此,“復興號”還開上了世界屋脊,拉林鐵路去年建成通車后,拉薩至林芝只需3個多小時。從林芝向東眺望,我國又一標志性工程川藏鐵路已經全線開工。

  截至2021年底,我國高鐵營業(yè)里程突破4萬公里,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。中國高鐵領跑世界,只是自主創(chuàng)新的成功范例之一。

  讓我們將目光投向伶仃洋,跨海55000米,一橋連通香港、珠海和澳門三地。填海造島、海底穿針……創(chuàng)下多個世界奇跡的港珠澳大橋,正在助力粵港澳大灣區(qū)高質量發(fā)展。

  擁有世界首批百萬千瓦水輪發(fā)電機組、單機容量位居全球第一的白鶴灘水電站,與長江干流的烏東德、溪洛渡、向家壩、三峽、葛洲壩5座電站,共同構成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,用清潔電能點亮萬家燈火,為綠色低碳發(fā)展筑牢“壓艙石”。

  “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十年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我國工程科技事業(yè)取得了歷史性成就,是我國工程科技進步最大、科技實力提高最快的十年。”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感慨道。

  “中國橋、中國路、中國車,這一個個代表中國名片的大國工程,亮出了中國科技創(chuàng)新的不俗成績單?!敝袊茖W技術發(fā)展戰(zhàn)略研究院研究員丁明磊認為,十年來,面向國家重大需求,我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,不斷完善高效、協(xié)同、開放的國家創(chuàng)新體系,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證。

  看高度 核心技術突破彰顯高質量底色

  中國發(fā)展之速度,源于科技積累的厚度。中國發(fā)展之高度,取決于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程度。

  9月29日,北京首都國際機場,中國民用航空局向中國商飛頒發(fā)C919飛機型號合格證。這意味著,C919拿到了進入民用航空市場的“準入證”,中國人坐上自己大飛機的夢想即將實現(xiàn)。

  從2007年立項,到2017年首飛,再到2022年底交付首架飛機,歷經15年攻堅克難,C919突破掌握核心技術100余項。通過C919等國產民機項目,我國掌握了5大類、20個專業(yè)、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,加快了新材料、現(xiàn)代制造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突破。

  十年來,我國科技投入大幅提高,全社會研發(fā)經費從1.03萬億元增至2.79萬億元,居世界第二位,創(chuàng)新投入轉化為更多更高質量的創(chuàng)新產出。

  30微米,再次刷新科技創(chuàng)新的中國精度!你能想象嗎,在完成了百萬次近乎對折的彎折實驗后,這塊彎曲自如、薄如蟬翼的超柔性玻璃玻璃表面依然完好無損。其在彎折、抗跌、光學等核心性能指標表現(xiàn)優(yōu)異,從源頭上保障了信息顯示產業(yè)鏈供應鏈安全。

  “十年間,國產玻璃的厚度,已從毫米級跑進了微米級。微觀世界的一小步,折射出中國智造的一大步?!敝袊こ淘涸菏?、中國建材集團總工程師彭壽說,“中國建材在超薄柔性玻璃上的突破,是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,把握創(chuàng)新主動權、發(fā)展主動權,努力實現(xiàn)科技自立自強的具體實踐?!?/p>

  十年來,科技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,面向國家重大戰(zhàn)略需求,只爭朝夕突破“卡脖子”問題,加速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。

  去年底,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1號反應堆成功并網(wǎng)并發(fā)出第一度電,這標志著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(tǒng)特征的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,實現(xiàn)了從“實驗室”到“工程應用”的飛躍。

  “中國是世界上首個實際建成這類核電站的國家。”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溫氣冷堆分項總設計師、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院長張作義說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關鍵核心技術完全屬于中國,核電站工程約5萬張圖紙、10萬頁文件,1.5萬余件技術含量高、安全設計要求高的核島設備等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。

  看廣度 探索深藍深空步履不停

  “看,太陽出來了,我們的地球家園馬上就從陰影區(qū)轉到了陽照區(qū),會越來越明亮。”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劉洋從中國空間站分享了國慶節(jié)第一縷陽光,這是航天員首次在空間站為新中國慶生。

  9月30日,問天實驗艙完成轉位后,中國空間站組合體由兩艙“一”字構型轉變?yōu)閮膳摗癓”字構型。后續(xù),空間站組合體將以“L”字構型在軌飛行,等待夢天實驗艙發(fā)射、交會對接后,還將轉位形成空間站三艙“T”字構型組合體。

  “北斗”組網(wǎng)、“高分”攬勝、“天和”遨游、“天問”探火;“地殼一號”挺進地球深處,“奮斗者”號探秘萬米“深藍”,探索未知、解碼未來,留下越來越多的“中國足跡”。

  挺進深海,創(chuàng)造的不只是新的中國深度,更是中國人的新未來。

  南海中央,“深海一號”這座源源不斷輸送天然氣的鋼鐵巨人在陽光下熠熠生輝,其設計、研發(fā)、建造過程實現(xiàn)了3項世界級創(chuàng)新,運用了13項國內首創(chuàng)技術,攻克了10多項行業(yè)難題。

  這座我國自主研發(fā)建造的全球首個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,叩開了超深海能源寶藏的大門,每天10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自海底1500米源源不斷地開采出來,最終送達千家萬戶。


附件下載: